大象席地而坐
這是一部被蒙上同情和好奇色彩的電影。因為在它得獎以前,它的導演就自縊了。
因此,有許多評論認為,這部電影 (搭配上導演的結局) 是一齣悲劇。
有些人說,這部電影講述人生的絕望和悲哀,好像就是導演認為自己的人生....最後去遠處看傳說中的大象,也反映出導演最後的選擇。
但看完這部電影,我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...
劇情分成四條線,互相在沒有預想到的地方牽上關係。但是牽扯到的關係又不是太薄弱,交疊的部分大多是重要的。
在學校被霸凌的男孩,因為不小心把學校老大弄傷而被學校老大的哥哥追殺;
跟學校主任搞婚外情的女孩,因為影片曝光而被同學、主任、主任老婆等人辱罵;
因為睡了朋友的老婆被朋友抓到而目睹朋友從高樓跳下,一直想要擺脫罪惡感卻一直無法擺脫的男子;
兒子媳婦想送到令人絕望的養老院的老爸爸,唯一讓他有理由不去養老院的愛犬,被另一隻走失的狗給咬死了。
然後交集是...
男孩和女孩是同校的同學,感情甚好,男孩在躲避的學校老大的親哥,就是睡了朋友老婆的男子;
而男孩正在逃跑的時候為了要盤纏所以想騙老爸爸的錢,把從學校老大親哥開的撞球場裡自己寄放的撞球桿給了老爸爸。
不知道這樣講完,故事的線是否就清楚了...(有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XD)
其實這樣劇情安排的電影,故事的內容不是很重要。故事內容的"選擇",才是精華。
像是四條劇情線的選擇,讓我訝異的是,雖然說是遇到人生的絕境、難題,這四個人遇到的,其實都不算多大的困難。
就好像劇裡的一句台詞「不是大家都這樣嗎? 就你活不下去?」。
然後真正讓人覺得最絕望的老爸爸,在電影裡卻有一種最認命、但同時也可以最豁出去的一個特質。
第一部電影總是會帶著自傳的性質。男孩有場戲的台詞是這樣說的:
「任何人花時間浪費在任何事情上都能這樣,看起來還他媽挺行的。」
女孩反問「那你為什麼就踢毽子?」
男孩說「因為其他事情讓我感覺更差。」
這幾句話好像看到了導演的影子... 沒有自命不凡,但只是盡力而為。
除了自傳性質之外,本片最終的安排是大家在遇到絕境時沒有尋死,而是選擇去做一件這一輩子沒有想過會去做的事情 (坐很久的車、去很遠的地方看一頭坐著不動的大象)
人生常常在遇到膠著的狀況時,會想要改變一下環境。是一種對原先環境的逃避,更是希望人生可以有甚麼不同。
戲中老爸爸在車站因為沒有車票而想要放棄時,他跟年輕人說
「你可以去任何地方。你可以去。但到了就會發現,沒有甚麼不一樣的。但都過了大半生了。
所以之前,得騙個誰: 一定是不一樣的。最好的狀況,就是你站在這裡。」
老爸爸拉著孫女轉頭要回家,男孩叫住他。老爸爸止步,最後一起上了車。
看到這邊突然有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。
老爸爸雖然認命,但最後仍然上了車,好像在說還是要給人生一個機會、可能就是這次會有甚麼樣的不同....
這部近4小時的電影一點都不冗長,也不拖戲。劇情緊湊,看似瑣碎的生活小事都很重要。
網路上查了一下,這一部電影是導演寫的短篇小說的改編。在網路上有幸看到其中一小段,覺得這部電影拍得真好。竟可以用簡短的對白和簡單的場景,表達出只能用文字傳達的心境。
難怪導演無法剪輯掉更多的片段...
我不認識導演,更不熟悉他的作品。但這一部電影看完,結局雖然是開放的,但我接收到的,是給患著憂鬱症的你我,一個希望。
就這一件事情、就這一次,結果可能會有不同,為什麼不去試試看呢....
導演雖然選擇死亡,但卻留下如此正面的電影,真的
謝謝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