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是鮮少我認真看過兩次的電影。

導演和另一位朋友一起編寫了這部電影,而後又一起編寫另一部「聖鹿之死」。

 

再看一次,覺得還是趣味無窮。

入住前先分類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,飯店表示已經取消「雙性戀」的選項。

進入飯店用餐,所有單身的人都坐在單人座位面對同一個方向(都沒有笑容),只有配成伴侶的人才能與伴侶面對面坐著(安排在窗戶邊很燦爛很幸福的笑著)。

伴侶飯店會有很多宣傳活動,不是讓你知道有伴侶的好處,而是讓你知道沒有伴侶的壞處。

伴侶飯店還會為了促進你找伴侶的慾望,或幫助你更可能找到伴侶,禁止相當多的行為,並且伴隨著很嚴重的懲罰。

而當終於找到另一半的時候,要上台接受表揚和祝福,獲得掌聲的重點是「伴侶之間有不可取代的共通點」。

像是男配為了不要變成動物不惜一直撞鼻子,去和另外一個天生常流鼻血的女生配成一對。

找到伴侶之後還要在船上生活一陣子看看兩個人是不是真的,如果有爭吵還可以申請小孩。一個不夠還可以申請兩個。

 

是否是可以走一輩子的伴侶,雙方有難以取代的共通點是一個非常具說服力的證據。

 

本片同樣塑造了另一個完全相反的世界,就是只能夠單身、找伴侶會被懲罰的森林。

因為先接受過飯店中非常扭曲的價值觀,這個完全對立的價值觀世界就沒有這麼難理解了。

這個世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當單身森林想要絕地大反攻的時候,

他們攻入了伴侶飯店,採取了讓每個人看清楚自己伴侶的真面目的方法、以破壞伴侶為最終目的。

從此可以看出,單身森林想要反抗的,並不是唯一價值的迫害,

而是「伴侶」的這個制度。單身森林的領導人不相信伴侶的制度。

最終男女主角在單身森林中相遇、相戀。

兩個人其實很不一樣,尤其是在女主角眼睛瞎了以後,男主角最後想要把自己的眼睛也弄瞎...

 

要說這部電影反對伴侶飯店的世界? 但在電影結局似乎也說明了伴侶飯店的某些合理性。

 

我們都在找著跟自己一樣的人嗎? 我不認為我們理想的另外一半就是跟自己有難以取代的共通點。

但是不能否認的,每次碰到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,可以說話的人,可以為自己解答疑惑、或幫對方解答疑惑的人,

回想常常和陌生人聊天時,發現自己的感覺對方也有,總是一個令人開心的時刻。

每個人有不同的出生、成長、天分、經歷,當我們和對方共通點越多,似乎就越會感覺對方就是命運中的那一個。

應該說,我們都在期待著、渴望著能夠理解自己的人。

這種人大部分會被視為「靈魂伴侶」。

但往往最後把我們的心拿走又不好好對待的,都是那些無法理解我們、活在自己世界的「非靈魂伴侶」。

 

另外這種把制度極端化並理性分析不參入感情的手法,和最近看的日劇「月薪嬌妻」有點像。

把婚姻視為兩個共同經營的CEO,不只是契約婚姻弄假成真這麼單純的劇情。

還有更多要如何兩個人一起經營這個「公司」的啟發。

(公司可以是指一段愛人或非愛人的關係、一段不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的感情、一個家庭等等)

 

本片中的每一個人,其實都有自己的選擇。

瀰漫著莫名的服從,讓本片有發人想像的深度。

英文片名「龍蝦」是男主角想要成為的動物,因為壽命很長、一輩子到死都有生育能力。

而龍蝦在交配的時候,公的龍蝦只會照顧一隻母的龍蝦,直到母的龍蝦穿回可以保護自己的殼,離開公龍蝦。

一生不會只有一次的感情。只求每一段感情都深深刻刻。

 

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很多面向的解釋可能性,非常奇異卻又非常寫實!

這大概就是我對這兩位編劇聯手的兩部電影,有的一致的心得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ei Mei 的頭像
    Mei Mei

    Golden 30+

    Mei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